当前位置:首页  >>  历史故事  >>  名人故事

“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”的诸葛亮

    更新:2013/6/21  点击: 4514    作者( 网络文章

齐鲁大地,物华天宝,人杰地灵,文化昌明,哲人辈出。上下五千年中曾涌现出无数的仁人志士,硕学鸿儒。而其中有一颗特别耀眼的明星,虽千载之后,仍光彩夺目。他就是三国时期一位足智多谋的大军事家、大政治家——诸葛亮。几千年来,他的名字家喻户晓,妇孺皆知,已成为中国人民智慧的象征。
诸葛亮,字孔明,山东琅玡阳都人,封武乡侯,死后谥封忠武侯。他生活在乱世之秋,父早卒,幼随其叔迁居湖北襄阳卧龙岗,因自号卧龙先生。师从庞德公,与崔州平、徐庶、石广元和孟公威为友,喜谈天下大事。兄诸葛谨效命于江东,诸葛亮与弟诸葛均躬耕于南阳,好为《梁父吟》。有经天纬地之材,尝自比管仲、乐毅,而实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尚,旺汉四百年之久的张良,与凤雏先生庞统齐名,盖天下第一人也。其时天下大乱,董卓不遂其篡而被诛,曹操又得挟天子以令诸侯,大江南北为吴魏所攘,刘备几无立身托足之地。然三顾茅庐以请诸葛亮而为之东助赤壁之战,又为汉中之(刘璋所据益州)一摧,遂成三分鼎足之势,成古今争天下之一大奇局。诸葛之功大矣。但诸葛亮之所以能流芳百世,彪炳千秋,除其功业外,还在其身上,体现了中国传统道德的良好品质:忠、义。
诸葛亮的智谋如滔滔江水,用之不尽,取之不竭,其有鬼神莫测之机,夺天地造化之能,舌战群儒、智激周瑜、草船借箭、巧借东风等等,无不体现出他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,天才的军事家。平南中,五月渡泸,七擒孟获,更是出神入化,大得人心。他生平用计无数,如火攻计、反间计、掘坑待虎计、空城计……最著名的要算曾困住东吴大将陆逊的八阵图了。杜工部曾有诗赞曰:“功盖三分国,名成八阵图,江流石不转,遗恨失吞物。”据史书记载,诸葛亮博学多才,上通天文,下知地理,中知人文,无所不通,无所不精。他一生忙于国是,戎马倥偬,南征北讨,虽留下遗著不多,但仅从其《前后出师表》和《心书》(又名《将苑》)就可以看出其文学功底及其雄才大略之一斑。“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”更被传为千古佳句。
诸葛亮对刘氏对蜀汉政权可谓任劳任怨,忠心耿耿,他受命于危难之中,为报刘备知遇之恩,夙兴夜寐,殚精竭虑,为刘备霸业尽职尽责,两人同舟共济,有着鱼水一般的默契。从博望坡初用兵至星落五丈原,真是事必躬亲。然而六出祁山以图中原,不幸半途而废,致功业未成,而“空余门下三千客,辜负胸中十万兵。”
诸葛亮的义感人至深。在任何时候、任何场合都忠于蜀汉,一心无贰。他始终认为:“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。”当阳之败时,刘备对数十万跟随他的“赴义之民”,不忍相弃,甘与同败,诸葛亮认为这是“大仁大义”的表现。诸葛亮在益州提出加强法制,抑制豪强,安定社会秩序,使民众能休养生息,他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,社会进步。他行军作战,纪律严明,秋毫无犯。他生活俭朴,出山之前,躬耕为食;出山之后,虽高官厚禄,仍过着淡泊的生活。《诫子书》中的“非淡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”就是他的座右铭。他始终不忘爱惜民力。这些传统美德,与人民大众的心是息息相通的,因而他理所当然地受到人们的爱戴与尊敬。无论是作为历史人物,还是作为艺术形象,诸葛亮都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。他的聪明
本文共 1 2



    验证码:         
    所有评论
    暂无评论!
    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