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 >>  历史故事  >>  中国历史故事

桓温带兵北伐(136)

    更新:2013/1/24  点击: 2956    作者( 网络文章

在经历了王敦、苏峻叛乱后,东晋朝廷对于掌握军权的将领都很不放心,而这时在荆州地方,桓温的势力可不小。
  桓温是荆州刺史,掌握长江上游兵权。他利用盘踞在蜀地的成汉政权内部不稳,率兵攻打成汉,并在公元347年平定蜀地。桓温一时名声大振,却引起朝廷的戒备。
  公元349年,北方各国再次陷入混乱,桓温看机会难得,便多次要求带兵北伐。东晋朝廷虽然也想出兵,但又怕桓温利用北伐的机会扩充势力,便改派扬州刺史殷浩率兵北伐,指望以此压制桓温。没想到殷浩不会带兵,结果被打得大败而回,这下朝廷没了话说,只好同意桓温出征。
  公元354年,桓温统率晋军从江陵出发,分兵三路,矛头直指关中的前秦。晋军在函(今陕西潼关以东至河南新安)与前秦主力发生激战,秦兵被打得落花流水。前秦国主苻健只带了六千残兵败将,逃回长安,挖深沟,筑高墙,坚守不出。桓温一路挺进,直打到距离长安不远的灞上。关中百姓听说晋军到了,都非常高兴,纷纷牵牛备酒来军营慰劳。有的还激动地流出了眼泪,说:“想不到今天还能够重新见到晋军。”
  桓温如果乘着苻健惊魂未定,本可一鼓作气拿下长安,可桓温此时却想着前秦还有利用的价值,可以和朝廷讨价还价,先不忙着攻打,于是就一拖再拖。结果让前秦得到了喘息机会,极好的战机就这样白白丧失了。
  桓温看到长安城外的麦子就要熟了,就打算派士兵去抢收,补充军粮,以便作长久驻扎。没想到苻健早已料到他的意图,就派人把没熟的麦子全部割光了,他要叫桓温颗粒无收。
  桓温看一时灭不了前秦,军粮又快断了,只好退兵。但是这次北伐毕竟打了一个大胜仗,晋穆帝于是提升他为征讨大都督。
  这以后,桓温又进行了两次北伐。第二次北伐,一度收复洛阳,他建议迁都洛阳,但遭到朝中大臣的激烈反对。前燕趁东晋内部不和,出兵夺回了洛阳。最后一次,桓温率兵进攻前燕,一直打到了枋头(今河南浚县西),后来因为粮道被前燕切断,也前功尽弃了。
  几次北伐,使桓温在军中的势力越来越大,他的政治野心也不断膨胀。有一天,他自言自语道:“男子汉如果不能流芳百世,也应当遗臭万年。”
  公元371年,为了提高自己的威信,桓温带兵进入国都建康,把晋废帝司马弈(yì)废了,另立一个叫司马昱(yù)的当了皇帝,这就是晋简文帝。桓温自任宰相,带兵驻在姑孰(今安徽当涂),遥控军政大权。
  又过了两年,晋简文帝死去,太子司马曜继位,称晋孝武帝。桓温本来以为简文帝会把皇位让给他,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恼火,就又一次带兵进了建康。这一回他要找机会取代东晋。
  朝廷官员看到桓温带的将士一个个杀气腾腾,吓得都变了脸色。桓温点名叫王坦之、谢安两人到他官邸来见他,这两个人是当时最有名望的士族大臣。桓温他事前在客厅的背后埋伏一批武士,想刹刹他们的威风。
  王坦之到了相府,浑身吓出了冷汗,连衣服都湿透了。而谢安却十分镇静。进了厅堂坐定后,他对桓温说:“我听说历来讲道义的大将,总是把兵马布在边境去防外敌入侵。您为什么把士兵藏在壁后呢?”
  桓温听了,也有些尴尬,就命令把埋伏好的士兵撤走了。
  桓温看到东晋的士族中反对他的势力还不小,最终也没敢篡位。不久,就抱着他的皇帝梦一命呜呼了。



    验证码:         
    所有评论
    暂无评论!
    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