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 >>  历史故事  >>  中国历史故事

高允实话实说(144)

    更新:2013/1/24  点击: 2851    作者( 网络文章

东晋初年,我国东北有一个本来很落后的游牧部落——鲜卑族拓跋部,由于吸收了中原的先进文化,从奴隶制度过渡到了封建制度,逐渐地强大了起来。直到公元386年,鲜卑的贵族拓跋,在山西北部、内蒙古等地建立了北魏(初称代国,同年四月改国号为魏),称魏道武帝。北魏王朝建立初期,道武帝很注重吸收人才,特别重用了一大批汉族的士人。在这些人才的辅佐下,北魏先后并吞了后燕、夏、北燕、北凉等,终于统一了中国北方,形成了与南朝对峙的局面。到了魏太武帝拓跋焘在位的时候,北魏统治者就想修国史,以宣扬祖宗的功绩。
  负责主修国史的是当时的三朝元老崔浩,他是道武帝拓跋时的大臣,曾为北魏统一北方立下过汗马功劳。他学识渊博,但为人固执任性,因此得罪过很多鲜卑贵族。接受了修史的任务后,他便找来了当时任著作郎并为太子老师的高允,希望他能协助修史,高允答应了。
  从此他们经常在一起讨论编史的体例,重大历史事件、人物的写法。高允态度严肃认真,深得崔浩信任。
  修国史的事情受到鲜卑贵族们的极大关注,他们害怕国史中有对他们祖上不敬或不利的记载,更希望通过修史能够美化他们的部族。崔浩是个倔骨头,对他威逼利诱都是白搭,他们便把目标对准了高允。
  高府一时成为贵族们最常光顾的地方,他们用高官厚禄诱惑高允,有的甚至托太子帮忙,但都遭到高允的严词拒绝。高允回答他们的只有一句话:“我会照着历史原貌去写的。”
  贵族们万万没想到,一向温文尔雅的高允竟敢对他们说不。从此,他们对高允怀恨在心。
  几年后,国史修好了。因为里边如实记载了北魏开国前的社会面貌,如有些制度、风俗很落后,很野蛮;还记载了很多贵族包括皇室前代一些不光彩的事情。这样,国史就受到了贵族们的强烈攻击,魏太武帝也很是不满,但由于是他让崔浩如实去写的,也不好发作。
  可就在这时,倔犟的崔浩却把国史刻上了石碑,并把石碑竖在祭天坛前的大路两旁,供人去参观。这下祸可惹大了,贵族们认为报复的机会来了,纷纷弹劾说,这是在天下人的面前丢皇室的脸。魏太武帝闻知大怒,他命令把写国史的人统统抓起来查办。高允是主要的撰写人,自然在查办的行列,这可急坏了太子。
  太子找到高允,对他说:“皇上要查办写史的人,明天我陪你去见皇上,如果皇上问你,你就照我的意思回答,别的什么也别说。”
  高允不知道是怎么回事。第二天就跟着太子一起上朝。太子先上殿见了太武帝,说:“高允这个人向来小心谨慎,国史的撰写全是崔浩指使,与他无太大关系,请陛下免了他的罪吧。”
  太武帝召高允进去,问他说:“国史都是崔浩写的吗?”
  高允回答说:“不,崔浩只是负责大的纲要,具体内容是我和别的著作郎写的。”
  太武帝转过头无奈地看看太子,太子急忙又说:“高允见了陛下,心里害怕,就讲不清楚了。我刚刚还问他,他说是崔浩干的。”
  太武帝又问高允:“是这样的吗?”
  高允说:“我犯了罪,怎么还敢欺骗陛下。太子这样说,无非是想救我的命。”
  魏太武帝看到高允这样忠厚坦率,心里也有点感动,对太子说:“高允死到临头,还不说假话,仍敢说真话,这很难得。我赦免他的罪就是了。”
  后来魏太武帝下令要把崔浩满门抄斩,要高允起草一道诏书,高允却进谏说:“我不知道崔浩犯了什么罪。如果仅仅是为了写国史触犯朝廷,也不该判死罪。”
  魏太武帝看高允太不识好歹,就叫武士把他捆绑了起来。还是在太子的再三恳求下,魏太武帝才把高允给放了。而高允实话实说、犯颜进谏的事情很快传扬开来了。
  不过,崔浩却没有能逃过噩运,遭到了满门抄斩,但是由于高允的直谏,就再没有株连更多的人。



    验证码:         
    所有评论
    暂无评论!
    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