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 >>  历史故事  >>  中国历史故事

结束安史之乱(180)

    更新:2013/1/24  点击: 2717    作者( 网络文章

公元756年7月间,肃宗李亨在灵武(今宁夏灵武西南)即位,尊玄宗为太上皇。肃宗为了收拾残局,重振大唐基业,勤勉理政。他吸取了奸臣乱政的教训,诚意聘用隐士李泌,外出时同他并马而行,夜宿时两人对榻而眠,事无大小都征求李泌意见,甚至升任和贬斥将相这样的军国大事也相互商议。由于李亨有礼贤下士的明君风度,所以许多散失的大臣先后前来依附。
  肃宗还任命了一批能征善战的将领,与叛军作战。他先后任命郭子仪为兵部尚书、灵武长史。郭子仪统帅五万大军,从河北到达灵武,一路征战,军威大振,使人们对国家的复兴有了信心。肃宗又任命老将李光弼为户部尚书、北都留守。李光弼以不足万人的兵力,击退了史思明对太原的围攻。肃宗还任命颜真卿为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,河北各郡积极响应,奋勇抗贼。肃宗即位的消息也由此在河南、河北、江淮各郡之间传开,忠臣良将聚集,广大军民抗敌复国的决心也更加坚定了。
  安禄山占领长安以后,烧杀抢掠,无恶不作,气焰嚣张。其中,尤其是被他任命为范阳节度使的史思明,率领一支军马,接连攻陷河间、景城等地,以至河北各郡都沦陷于叛军之手。史思明和安禄山一样,同属突厥族,性格相投,作战也非常骁勇,曾任大将军,他是安禄山叛军中的重要成员,其危害仅次于安禄山,所以安禄山反叛在历史上又称“安史之乱”。
  第二年春天,安禄山的眼睛全看不见了,加上他又生了疽病,性子更加暴躁。左右的官员、侍从稍不如意,或被打或被杀,连最得宠的严庄也惶惶不安。最后,严庄唆使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杀父,安庆绪又即帝位。
  安庆绪为人昏庸懦弱,讲话语无伦次,大小事务都由严庄专权决定。史思明占据范阳,十分骄横,并不甘心受安庆绪的节制。所以叛军各大集团开始勾心斗角,分崩离析,战斗力大为下降。
  郭子仪为了收复两京(洛阳、长安),带领兵马从洛交(今陕西富县)攻河东。占领河东后,又分兵攻克潼关;四月间,又进军长安。这些军事行动虽然没有成功,但有效地抗击了叛军的进攻,为朝廷的战略反攻赢得了时间。
  九月间,广平王李俶(后改名李豫,即唐代宗)率领共十五万大军,号称二十万,以李嗣业为前军,郭子仪为中军,王思礼为后军,主动出击讨伐叛军。经过一天的激战,各路兵马全线告捷,共计杀敌六万,并收复了长安。三日后,大军东取洛阳。郭子仪率军攻克了华阳、弘农二郡,又与回纥兵两面夹击洛阳城。叛军大败,安庆绪率余党乘夜色逃到河北去了。
  收复洛阳后,肃宗返回长安。不久,太上皇玄宗也从蜀中回到长安。
  安庆绪败走范阳后,更加妒忌史思明兵力强盛,准备除掉他,这就迫使史思明终于率领下属的十三个郡和八万兵马,投降了唐朝。但史思明出尔反尔,后来又再度背叛朝廷。
  这时,安庆绪的叛军还拥有邺郡等七个郡六十余座城。公元758年,唐肃宗任命郭子仪为中书令,李光弼为侍中,率领二十万兵马讨伐安庆绪。回纥也派了骑兵三千助战,肃宗命朔方左武锋使仆固怀恩率领。那年十月,郭子仪等人接连打败贼兵。安庆绪被围困在邺城,焦急万分。他只好向再度谋反的史思明求救,并答应将大燕帝位让给史思明。于是史思明率范阳兵马十三万,救援安庆绪。
  第二年三月,郭子仪败退河阳(今河南孟县)。史思明因分赃不均杀了安庆绪,自称大燕皇帝。回到范阳,他将范阳改称为燕京。六月间朝廷任命李光弼为朔方节度使、兵马元帅;以朔方节度副使、殿中监仆固怀恩兼太常卿,封为大宁郡王。怀恩曾是郭子仪的前锋,作战勇冠三军,先后立了很多战功,所以得到重用。
  九月,史思明派他的儿子史朝清守范阳,自己率领各路兵马,接连攻占了汴州、郑州和洛阳。李光弼率部与叛军相持近一年。
  史思明生性多疑,好杀人。他准备立次子朝清为太子,除掉长子朝义。但史朝义为人谦虚,爱护兵士,所以将士们非常信任和拥戴他。他们杀死了史思明,拥立史朝义为皇帝。但叛军的势力已大为削弱。肃宗上元三年,李光弼在徐州打败史朝义,史朝义只好率领残剩的部队溃逃。
  那年二月,肃宗重新启用郭子仪,封他为汾阳王。但不久玄宗、肃宗父子先后去世,代宗李豫即位。
  代宗继位后,任命雍王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,郭子仪为副元帅,在陕州会合各道节度使和回纥援军,讨伐史朝义。史朝义纠集了十万叛军相对抗。但一连串的失败后,他只得向北面的契丹逃窜。到温泉栅时,他被唐军追上。走投无路之际,他只好在树林中上吊自尽。安史之乱中的最后一股叛军就此覆灭。
  从公元755年(玄宗天宝十四年)安禄山在范阳反叛,到(唐代宗广德元年)公元763年史朝义败亡,安史之乱经过了漫长的八年,终于结束了。但大唐王朝的国力,也开始由盛转衰了。



    验证码:         
    所有评论
    暂无评论!
    分享到: